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信息:預防接種是貫徹落實“預防為主”方針成效最顯著、影響最廣泛的公共衛生服務,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疫苗和預防接種管理是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職責。為吸取金湖縣過期疫苗事件深刻教訓,切實抓好有關疫苗和預防接種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全市疫苗和預防接種管理,確保疫苗質量和接種安全,根據上級有關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徐州市衛健委提出如下通知要求:
一、加強疫苗采購管理,確保疫苗供應質量
規范疫苗集中采購,加強疫苗冷鏈配送管理。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疫苗集中采購。各級疾控機構及各相關單位要嚴格按照《江蘇省第一類疫苗集中采購實施方案》、《江蘇省第二類疫苗集中采購實施方案》要求,切實保障轄區接種單位疫苗供應。第一類疫苗,由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逐級分發至接種單位。第二類疫苗,由疫苗生產企業直接向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配送,再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供應給接種單位。各地及相關單位要加強冷鏈設備配置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疫苗及時配送。
加強疫苗全程追溯管理。按照省衛生健康委統一要求,各地要加快對全市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構建集疫苗采購配送、冷鏈全程管理、接種全程服務、視頻遠程督導、接種反應監測、免疫效果評估于一體的預防接種綜合管理云平臺,實現預防接種信息的實時交換與共享。尤其要加強對過期疫苗、疑似問題疫苗等的規范處置,要及時隔離封存并及時回收處理。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專業化建設,加強規范化培訓,提高檢查專業化水平。主動接受、積極配合市場監管、藥監等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二、規范預防接種管理,提高接種服務水平
各地要嚴格按照《省衛生計生委關于規范設置預防接種單位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接種單位規范化建設。要以縣級政府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為責任主體,根據服務人口和服務范圍等因素,確定轄區內接種單位,并向社會公布。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強預防接種單位規范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規范接種單位設置、人員資質、預防接種設施條件、冷鏈管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處理以及預防接種告知、記錄、報告和宣傳工作等,不斷提高預防接種的可及性,保證預防接種質量。全市實行以鄉鎮(社區)為單位的集中接種模式。不得違規開展預防接種。接種單位應當在接種場所顯著位置公示使用的疫苗品種、禁忌、接種方法、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以及第二類疫苗的價格和接種服務收費標準。
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根據疾病監測信息和疾病預防控制需要,加強第二類疫苗接種管理。按照省級采購范圍,及時向公眾發布接種第二類疫苗的建議信息。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綜合評估相關疾病負擔和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衛生經濟學評價、供應能力等因素,經專家論證后,會同財政部門提出將有關疫苗納入第一類疫苗的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逐步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將安全、有效、財政可負擔的第二類疫苗調整為第一類疫苗,使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接種服務。
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報告工作,提高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及鑒定水平,按規定做好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工作。健全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通過保險等形式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受種者予以補償,進一步完善包括基礎保險、補充保險在內的多層次保險補償體系,鼓勵疫苗生產企業參與第二類疫苗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提高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效率和補償水平。
各地要強化預防接種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醫師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加強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公共衛生)科室建設,充實技術力量,落實預防接種等公共衛生職責。醫療衛生機構承擔預防接種職責與任務的醫務人員要通過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在接種服務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三查七對”等工作要求,確保安全、規范接種。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和考核評估,將加強預防接種工作考核納入基本公共衛生管理重要內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劃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預防接種門診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接種工作的技術指導,組織開展本地區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培訓。
三、完善配套政策,落實保障措施
各縣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認真落實江蘇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實施意見,在編制總量范圍內,落實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保障。采取公開招聘、規范化培訓等措施,加強充實疾病預防控制專業隊伍,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隊伍的整體素質。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風險高、專業技術性強等特點,科學核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形成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相聯系的考核分配機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落實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各項津貼補貼政策。
各地要建立健全穩定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落實經費保障責任,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發展需要和政府財力可能,制定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發展規劃,按規定足額安排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特別是冷鏈系統和信息化建設等經費。各級財政要根據事權劃分,統籌考慮第二類疫苗管理模式變化、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等因素,按部門預算編制相關規定,合理核定并安排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人員、公用和項目等經費。
四、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預防接種工作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報告工作進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及長效管理建議。要強化監督檢查。各地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將預防接種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情況、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財政政策落實情況等納入政府考核內容,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依法有序做好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各項工作。
要加強社會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平臺作用,強化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知識的普及宣傳,重點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預防接種工作,提高疫苗接種率。健全預防接種信息發布機制,強化輿情監測,積極回應社會和公眾關切,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