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藥事:近日,貴州百靈發布公告稱:公司抗乙肝病毒1.1類化藥新藥替芬泰(原名Y101)獲得美國專利授權(專利號:US9023809)。
據悉,此次替芬泰獲美國專利是公司繼2014年9月在國際知名醫學雜志《糖尿病研究雜志》(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上發表《在兩種動物模型上,評價苗藥配方-糖寧通絡的降糖作用》論文后,貴州百靈在研苗藥制劑再次獲得國際認可,體現了公司為優秀民族醫藥走向世界作出的貢獻。
替芬泰是貴州百靈主持,聯合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天津藥物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 302醫院共同研發的抗乙肝病毒1.1類化學新藥,屬于國家重點防控的傳染性疾病領域,持續獲得國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和貴州省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是貴州省首個擁有國際國內完全自主知識產權1.1類化藥新藥。
有公告顯示,貴州百靈承擔替芬泰開發所需的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以及相關專利轉讓費用。根據合同獨家擁有替芬泰的專利和生產批件,與三家研究單位共同擁有替芬泰新藥證書。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可導致肝癌和肝硬化的嚴重疾病,全球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人數眾多,僅在中國就有超過1.2億人。目前,全球尚未有能夠徹底治愈乙型肝炎的藥物,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相對于治療其他疾病藥物來說,品種相對較少,主要以核苷類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等和干擾素為主。治療藥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服藥時間長、極易產生耐藥、停藥“反跳”等現象,往往讓臨床醫生束手無策,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也異常加重。
為此,研制全新骨架、全新靶點的抗乙肝病毒新藥既是臨床上醫生和患者的期盼也是藥物科技人員的責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梁光義教授就潛心研究貴州苗族民間治療肝炎的藥材馬蹄金的活性成分。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資助以馬蹄金素先導化合物的衍生物研究,拉開了替芬泰研制的序幕。
全新作用機制,有望破解世界難題
替芬泰臨床前研究藥代與毒理負責人中國工程院劉昌孝院士說,“替芬泰”是全新結構的二肽化合物。臨床前研究顯示:抗HBV(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機制與現有藥物不同;停藥后無明顯反彈;對核苷類似物耐藥株具有較強抑制作用。替芬泰具有全新作用機制,有望破解世界難題。“通過作用機制研究表明,‘替芬泰’抗乙肝病毒的作用部位不是抑制 pgRNA(轉錄合成前基因組)的表達或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可能通過抑制cccDNA(共價閉合環狀脫氧核糖核酸)達到抗HBV作用,但有待于進一步的機制和臨床研究予以證實。”
公開資料顯示,cccDNA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組RNA復制的原始合成模板,是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關鍵因素。只有清除cccDNA才能徹底消除乙肝患者病毒攜帶狀態,而這是抗乙肝病毒治療的目標。
抗乙肝新藥,源于傳統苗藥
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夏文介紹,貴州民間苗族同胞常用馬蹄金來治療肝炎。替芬泰正是將馬蹄金中對乙肝病毒有較強抑制作用的有效部分——馬蹄金素分離出來,運用現代藥物合成技術成功合成并衍生了一批化合物。通過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的篩選,在充分評價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穩定性的基礎上,決定將編號為:Y101的化合物(新藥申報時定名為:替芬泰)作為備選藥物進行臨床前研究。
根據美國FDA數據,在美國近30年獲批了1600多個新藥中,有近30%新藥是來源于天然藥物。
貴州百靈從2009年開始主持開展替芬泰研究工作,歷時三年多努力,2012年底順利完成了臨床前研究;2013年2月按1.1類化藥新藥的標準向CFDA提請新藥申報;2014年1月替芬泰及其制劑一次性通過審評獲得CFDA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經過近半年的準備,2014年5月起,替芬泰開始Ⅰ期臨床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進展順利。
中藥研究做減法,科技苗藥直抵核心
“與傳統中藥制劑相比,在研究開發路線上替芬泰最大不同就在于中藥多為多味藥材疊加,而替芬泰則是有效成分剝離。”
“過去由于受到科技手段和生產力落后的影響,中藥組方幾乎都是圍繞君藥的功能主治,添加臣藥、佐藥、使藥以增強療效、降低毒性,漸漸的就形成了一個大復方,這種通過做“加法”得到的藥物,很難用運用現代科學體系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標準。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研人員通過對君藥中的成分分析,采用純化分離技術并結合生物技術得到具有與功能主治相適應活性成分,通過人工解譜后運用藥物化學技術合成并得到全新化合物,通過成藥性實驗最終鎖定備選化合物。這套“減法”既能高效利用和保護藥材資源,又能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獲得全新的新藥資源。替芬泰的研發就是一個從發現到發明的過程,通過不斷分離純化合成純度可達99.8%以上全新化合物。體現了運用現代制藥技術將“傳統苗藥”升華為“科技苗藥”并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替芬泰一旦研發成功必將惠及全人類。”夏文如是說。
“一二二”技術創新體系,助力科研發展
“一二二”技術體系的搭建,為貴州百靈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載體和研發團隊,促進了公司人才梯隊的形成,也能更好地為公司的研發提供保障和支持。”貴州百靈董秘牛民總結道。
“一二二”技術創新體系,即一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兩個硬件研究平臺和兩個軟件研究平臺。兩個硬件研究平臺分別是與貴陽中醫學院聯合建立的民族藥(中藥)復方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與貴州大學合作建立的民族藥(中藥)口服劑制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兩個軟件研究平臺分別為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徐州醫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