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由股、脛、髕、腓骨構成,其構造復雜,是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關節。膝關節的主要功能為屈伸運動,在半屈或屈90°時有輕微的旋轉運動。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肌腱,內、外側副韌帶,前、后十字韌帶以及內、外側半月板,共同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
一、膝關節不同結構的損傷原因及原理是不同的,具體見下:
內側副韌帶:膝關節屈曲(約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都可使內側副韌帶損傷。扭轉力大小與損傷程度有密切關系
外側副韌帶:膝關節屈曲,小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可發生外側副韌帶損傷,該韌帶受損機會較少。
十字韌帶:在關節囊內共兩條,主要功能是限制脛骨過度前移或后移。膝關節半屈曲位突然完成旋轉及內收、外展動作是重要的損傷機制。
半月板:膝關節半屈曲位小腿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時,兩塊半月板滑動不協調,就會使半月板夾在股骨髁和脛骨平臺之間,受到急劇的研磨、捻轉而撕裂。
二、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①膝關節疼痛。輕度韌帶扭傷時,膝部某處常突然疼痛,但是往往立即減輕,能繼續堅持比賽;如受傷時膝內有啪啦聲,同時伴有局限性撕裂樣劇痛,患肢不能持重,不能行走,提示可能發生韌帶完全撕裂或膝關節聯合損傷。
②膝關節腫脹。膝關節扭傷者,腫脹較輕,局限于某一處;如韌帶完全斷裂,則局部腫脹較大,并有皮下淤斑,浮髕試驗陽性。
③膝關節壓痛。扭傷不同部位都會出現壓痛,如在壓痛點處捫到局部組織有缺損性凹陷,多為韌帶完全斷裂的表現。
④膝關節活動障礙。傷后膝關節周圍肌群肌痙攣,使膝關節處于輕度屈曲位置,但病人能主動緩緩將膝關節伸或屈至正常范圍。
⑤膝關節交鎖。關節交鎖見于半月板部分撕裂、十字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斷端嵌頓在關節間隙間而引起。
三、膝關節運動損傷的檢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試驗:
①膝關節側向運動試驗。用于檢查側副韌帶。這項試驗需兩側對照檢查,最好能在受傷時立即檢查,以免出現假陽性。
②抽屜試驗。是檢查前后十字韌帶有無松弛的方法。
③麥氏試驗。是檢查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方法。
(來源: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