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隨著公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體檢發現尿酸升高,隨之而來的是痛風的發病率逐年攀升,發病年齡也不斷年輕化。但是,很多痛風患者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及時診治。徐州市中心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饒詠梅提示,科學防治痛風需“管住嘴、邁開腿”,并警惕“隱形尿酸刺客”。
什么是痛風?為什么會“痛”?
痛風的根本原因是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不足。嘌呤是一種存在于許多食物中的化合物,特別是在肉類、海鮮和某些蔬菜中。當體內嘌呤代謝產生大量尿酸時,如果腎臟不能有效地將其排出體外,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就會升高,此時超標的尿酸就會化身尿酸鹽晶體,像“微型飛鏢”扎進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內,引發局部“紅、腫、熱、痛”,造成痛風。
痛風最常見癥狀是突發的、劇烈的關節疼痛,通常發生在夜間。受影響的關節通常會紅腫、發熱,且活動受限。初次發作通常只影響一個關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波及多個關節,嚴重時還可造成破潰感染。長期痛風不僅會導致關節疼痛和不適,還可能引起關節畸形、腎結石和腎功能損害。此外,痛風患者還可能面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增加的困擾。
別小看“尿酸高”,這是典型的“富貴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食養指南(2024年版)》顯示,我國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14%,痛風患病率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農村,沿海高于內陸。痛風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發生與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肥胖也是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痛風患者的“降尿酸”飲食建議:
多樣飲食
多食用新鮮蔬菜、雞蛋,適量食用低脂、脫脂奶制品、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豆類及豆制品,限制動物性高嘌呤食物的攝入。
多多飲水
心腎功能正常者須多飲水,維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至3000毫升,可飲用低脂、脫脂牛奶及乳制品,避免飲用可樂、橙汁、蘋果汁等含果糖飲料或含糖軟飲料。
戒煙限酒
可食用含果糖較少的水果,如櫻桃、草莓、菠蘿、西瓜、桃子等,限制酒精攝入,禁飲啤酒、黃酒和烈酒。戒煙,避免被動吸煙。
把控體重
肥胖患者建議以每月減重1.5千克至3.0千克的速度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BMI:18.5至23.9),鼓勵適量運動。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即每次30分鐘,每周5次,心率在(220-年齡)×(60%至89%)范圍內,但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誘發痛風發作,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在痛風發作期強行運動。
痛風發作,不能“忍忍算了”
痛風發作時,首要目標是抗炎鎮痛。若患者已確診痛風且尿酸顯著升高,急性期可在醫生指導下謹慎加用降尿酸藥物,但需密切監測,避免炎癥加重。若一年發作2次以上,有痛風石、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腎損傷的患者,則要采取藥物治療長期控制尿酸。
急性期用藥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這類藥物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發揮抗炎、鎮痛作用。
秋水仙堿:秋水仙堿可以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黏附和吞噬作用,減少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釋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控制關節局部的疼痛、腫脹及炎癥反應。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龍等,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夠迅速緩解痛風急性發作時的癥狀。
【注】以上都是對癥治療的“抗炎止痛藥物”,不是對因治療高尿酸血癥的藥物,只是針對急性期作為改善疼痛癥狀的,不應也不需要長期服用。
慢性期用藥
減少尿酸生成-尿酸合成抑制劑:如別嘌醇和非布司他,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尿酸的生成。
促進尿酸排出-尿酸排泄促進劑:如苯溴馬隆,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注】痛風患者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后,由于血尿酸水平的波動可引起關節內外的痛風石或尿酸鹽結晶溶解,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因此這類藥物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律使用,特別是痛風發作期要謹慎使用。
長期降尿酸治療是根治痛風的關鍵。推薦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長期穩定的控制<360μmol/L,嚴重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300μmol/L,但不推薦將血尿酸長期控制在<180μmol/L。

饒詠梅
主任醫師 風濕免疫科
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進修于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徐州醫學會風濕分會委員。長期承擔徐州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的理論教學、實習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教學工作,擔任科室教學主任。
1996年本科畢業一直就職于徐州市中心醫院風濕免疫科,長期從事風濕免疫科臨床工作,擅長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癥等風濕病的診療,有豐富疑難重癥風濕病的治療經驗。
門診時間:周四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