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自閉癥,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等反應為特征的發育障礙疾病。雖然人類還無法獲知患病的具體病因,但是,它卻給患兒及患兒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癥關注日”,讓我們走進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中心,跟專家聊聊關于“星星的孩子”的那些事。
孤獨癥發病呈逐漸升高趨勢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眼睛明亮,卻不與你對視;他們聲音美妙,卻不與你交流;他們或喜或悲,或哭或笑,卻旁若無人,不與你分享。“他們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卻被自閉癥奪去了所有光芒與色彩。我們常常稱呼他們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兒少中心主任周勤介紹說:“自閉癥又稱孤獨癥,它是一種通常會伴隨終身的復雜的神經生物性障礙疾病。孤獨癥會影響患者與他人交流與交往的能力,大部分患者無法獨立生活。從性別上講,男童發病率是女童的4-9倍。”
周勤介紹說:“上世紀中葉,兒童孤獨癥發病率只有3%。-4%。,但隨著發病率升高以及診斷標準的放寬,目前孤獨癥的人群發病率國內高達0.9%,全球約有6700余萬患者。拿我市來說,2018年,東方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總門診為10839人次,其中,孤獨癥的就診患者占到總門診量的31%。每一位自閉癥兒童的誕生,就會產生一個自閉癥家庭。因為每個自閉癥家庭都承受著巨大的經濟、精神、社會壓力,只有友好的社會環境與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自閉癥兒童及家庭才能享有‘有尊嚴、無障礙、優品質’的生活。因此,聯合國于2008年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呼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幫助孤獨癥患者回歸社會
當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癥后,很多父母都會經歷一段心態的崩塌。震驚、迷茫、質疑、僥幸、悲傷、自責、憤怒、拒絕、退縮、失望……但最終仍必須接受現實,堅強面對。
“一些孤獨癥患兒的家長因為不想面對自己孩子的‘與眾不同’,不愿讓孩子接受干預訓練,怕從此戴上‘不正常’的帽子,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只會耽誤孩子的治療,更加不利孩子的成長。”
周勤說,“對于先天因素,家長或許是無能為力的,但后天因素可以改變。孩子將來情況如何,與家長們的努力密切相關。從醫學上說,如果能對孩子盡早開始科學、系統的教育和康復訓練,大多數孤獨癥兒童都可以得到改善。”
作為市殘聯評審認定的孤獨癥一級康復機構,兒少中心目前對于孤獨癥患兒以康復訓練為主。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恢復部分社會功能,幫助他們適應社會,讓孩子們在成年后,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能夠在適當的場合有適當的行為,甚至可以從事簡單工作,回歸社會。
兒童3歲之前可確診,行為干預治療要及早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判別孩子是不是孤獨癥呢?對此,周勤指出,與正常孩子相比,孤獨癥患兒存在3大特點:社會交往障礙;語言和交流障礙;興趣狹窄、重復刻板的行為。
他建議,如果孩子出現任何以下跡象,應立即到專業的醫院接受相關檢查:6個月或更大時,孩子還沒有大笑或做出過其他溫暖和快樂的表情;9個月或更大時,孩子還不能與他人分享聲音、笑容或其他面部表情;10個月大時,孩子聽到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反應;一歲大時,還不會咿呀學語,還沒有做出與外界交流的手勢,如指東西、給父母看東西、伸手拿東西、揮手等;16個月大時,孩子還沒有語言;兩歲大時,在孩子的語言中,還沒有出現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組成的有意義的詞組;在任何時候,孩子的語言能力或社會互動能力出現退化現象等。
“隨著家長就診意識的提高,孤獨癥診斷時間已大幅提前,一般在兒童3歲之前就能診斷出來,而首次診斷一般發生在第18至24個月時。”周勤說,若對孤獨癥兒童提供學齡前兩年的早期行為干預治療,可令他們的智商和語言能力有很大改善。因此,一旦孩子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癥,應盡快開始行為干預治療。
相關鏈接: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組織開展系列公益宣傳活動
在2019年4月2日“世界自閉癥日”到來之際,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將組織開展“世界自閉癥日”系列公益宣傳活動:
3月31日將在彭祖園小廣場舉辦“4·2世界自閉癥日”大型公益健康宣傳活動,心理專家接受市民關于兒童心理健康的咨詢;
4月2日在院內開展“世界自閉癥日”義診活動;
3-4月份開展家長培訓班、家長大講堂活動;
此外,4月份將開展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進小學活動,舉辦“小學階段常見心理問題,如多動癥及學習障礙等的識別和治療”公益講座,進一步提高教師和家長識別早期心理疾患的能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