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區域協同與智慧醫療 促進地級城市醫院大發展
--2014區域醫療協同論壇徐州醫學院附屬專場”隆重舉行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新聞:由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主辦、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策劃的“2014區域醫療協同論壇徐州醫學院附屬專場”于2014年12月14日在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隆重舉行。共有400位嘉賓出席的本專場會議,參會者多為淮海經濟區的醫院管理者。會議由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人顥主持,隨后,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徐開林、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興琳以及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綜合評價處處長劉勇先后發布熱情洋溢的講話。徐開林院長指出,國內有很多的醫院排名,艾力彼的醫院競爭力排名是目前國內最獨立最有公信力的排名,排名的數據指標客觀、公正。王興琳主指出,“數據說話、時間說話”是艾力彼排名的宗旨,這是艾力彼排名與國內其它排名的主要區別,也以此奠定艾力彼排名良好的口碑。
本次專場會議借力院長、醫管專家、高端學者與IT精英間的跨界交流,共同分享地級城市醫院發展的核心問題、交流經驗、腦力激蕩,讓區域醫療協同與智慧醫療為地級城市醫院的發展,注入新思維和新方法。在互聯網醫療成為熱點的背景下,上述院長專家濟濟一堂,大家一把脈醫改的潮流和方向,探尋中國醫院的發展大計。
作為本屆會議的主辦方,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是淮海經濟區域內的龍頭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保健、康復等多功能任務于一體的大型省屬三級綜合性醫院,該院秉承“艱苦創業、嚴謹求實、救死扶傷、團結奉獻”的精神,致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徐州地區乃至淮海經濟區享有盛譽,醫院連續幾年高踞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官網發布“中國地級城市醫院•競爭力100強排行榜”的前十位置,2013年更名列第七。作為醫院的帶頭人,徐開林院長作了《質量立院 科教興院 人才強院 技術名院 做大做強做優區域醫療中心》的演講,在總結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成功經驗時,他指出,徐醫抓住“三個需求(國家衛生大計的需求、區域衛生發展的需求和區域居民醫療服務的需求)”、強化“四項舉措(質量立院、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技術名院)”、深化“三項探索(強化區域醫療中心的自身建設、省市共建為區域醫療中心提供保障、組建醫聯體整合醫療資源提升區域醫療中心診療水平)”,由此確立、鞏固和促進了徐醫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的目標、品質和持續發展的道路。徐醫的成功實踐,是區域醫療中心通過品牌建設和軟實力提高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經典范例,徐開林院長的總結,受到與會的院長、專家們的良好反響,認為徐醫的成功實踐,為區域醫療中心的軟實力建設樹立了優質的標桿。
陳肖鳴:以“智慧醫療”航母開啟醫療新體驗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走在了許多醫院的前列,陳肖鳴院長在演講中總結溫醫的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時,指出溫醫的信息化成功首先在于確立一個新理念:將信息化建設作為醫院文化根植在每個人心中。他指出,在溫醫,信息化建設是與醫療、教學、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陳肖鳴院長這樣總結他的醫院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條件下的流程再造,讓智慧醫療惠及民眾,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在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的理念后,下一步就是以信息化來帶動醫院的流程再造。通過對信息進行整合,統一構架,資源整合,最終實現把患者的全部就醫流程和診療過程進行統一:整合社會力量,以移動、電信運營商作為載體,患者在醫院的所有就診環節都會收到醫院發來的短信,通知就診流程、明確就診環節。比如患者掛號后會收到醫院發來的掛號成功內容的短信,醫生開出檢查之后會收到去幾號窗口的指示短信,需要繳費的話還會收到繳費提示短信。溫醫一院也同時考慮到了使用手機不便人群的個性化需求,醫院在每個醫生的診室全部配了一個小型打印機,在手機上能夠收到的那些信息都可打印成一個紙條發給患者。溫醫一院還有效地利用了銀行的力量。溫州市內的六大銀行都在溫醫一院擺放了多功能自助服務機,由銀行自行管理,患者可以在機器上實現預約、預存、辦卡、繳費等眾多功能的操作。這些通過信息化串聯和管理起來的流程摒棄了原有或是人工操作,或是來回繁復的環節,重塑了醫院的管理理念,改變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讓患者得到主動服務的同時,精細了醫院的管理。
陳肖鳴院長最后表示溫醫的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打造真正的‘智慧醫療航母’,全面實現醫院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并通過這一創新性的合作打造中國二級醫院以上的智慧醫療的解決方案,在溫醫一院通過實踐并進行充分研究后將成果推向全國。”
醫聯體的實踐和探索是本專場會議的一個討論熱點。北京朝陽醫院院長陳勇結合自己所在醫院主導的朝陽醫聯體的實踐,作了題為《從北京朝陽醫院醫療聯盟構建實踐探討醫聯體構建模式》的演講,他詳細分析在朝陽在醫聯體實踐下的種種舉措。他以一個特別的數據指朝陽醫聯體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從大醫院下轉到基層社區的患者人數超過了基層上轉到大醫院的患者人數(下轉住院患者1012人,上轉住院患者95人),這在別的醫聯體實踐中是很罕見的。他指出,當然在朝陽醫聯體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問題:聯盟組織機構松散難以形成真正的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制約;聯盟內缺乏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的共享平臺。這些,都有待于在往后的實踐中進行總結和加以完善,以推動醫聯體繼續更好前行。
葛建一:獨特服務理念打造蘇大附一軟實力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院長葛建一則就區域醫療中心的軟實力、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提供了精彩的見解,他分享了蘇大附一新醫改政策新背景下地級城市醫院的發展策略,他說蘇大附一的目標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有特色的綜合性醫院,爭創國家優質醫院,為此,而形成獨特的服務理念:基礎與臨床并重,細分與綜合并舉,技術與能力并蓄,信息與溝通并行。他將蘇大附一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戰略幽默地形容為:一喊就到,兩袖清風,三位一體,四海為家。這積淀成了蘇大附一的醫院文化的內容。通過持續改進,多重激勵和方向控制,蘇大附一走出了一條特色化、信息化、品牌化的高起點、高標準和高聚焦的發展道路。
對于艾力彼的排名體系,葛建一院長認為其意義不在于醫院排到怎樣的位置,重要的是排名指標對醫院發展的價值。
王興琳:地級城市醫院發展要差異定位 錯位發展 借力區域協同
本屆專場分上午和下午進行,涉及的議題多多。在下午的論壇上,本次專場的策劃方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興琳作了題為《基于排名研究,看地級城市醫院如何突圍》的演講,在演講中,她結合艾力彼做地級城市醫院排名幾年下來的數據,分析地級城市醫院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突圍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看法。她指出,通過排名可以看出,地級城市醫院的整體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地級城市醫院處于上有技術和資源雄厚的省級醫院和下有新醫改下國家大力扶持的縣級醫院之間,可謂夾心層,而同城中又有多家同級醫院相互競爭。在區域協同中,許多縣級醫院直接與省部級大型醫院建立合作關系,使地級城市醫院面臨泡沫化、邊緣化和空虛化的風險,大多顯現出夾心層的無奈。其次,地級城市醫院面臨的挑戰差別較大。從競爭力排名的研究來看,主要呈現“東強西弱,一城多院”的競爭態勢。與縣級醫院一家獨大不同的是,地級城市內同級醫院多,相互間差異不大,同城競爭十分激烈。如何打造醫院的差異化品牌,才是考驗院長品牌戰略和運營管理的大挑戰。
對于地級城市醫院發展的突圍之路,王興琳主任認為,就地級城市醫院整體而言,首先需要進行差異定位,尋求錯位發展;其次,需要借力區域協同,發揮雙塔功能。地級城市醫院可以依托地域優勢和政策優勢,主動服務,協作效率,利用省醫院區域協同中的被動局面,抓住兩大協同體系:地級城市醫院-縣級-鄉鎮衛生院與地級城市醫院-區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區域信息協同,走出醫療小圈子,實現合力突圍。
丁罡:患者APP開創醫療新模式
上海新華醫院崇明分院副院長丁罡分享了該院以患者APP的開發帶動開創醫療就診新模式的經驗。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腫瘤患者達300余萬例,其中75-90%的晚期癌癥病人伴有劇烈的疼痛征狀。持由于醫患溝通不暢、治療不規范、鎮痛知識缺乏等原因,許多癌痛患者的疼痛癥狀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成為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針對這個問題,上海市崇明新華癌痛轉化研究所與中國神經科學會一道,合作展開針對癌痛患者進行社會救助的服務項目。項目除了進行義診體檢、送醫上門、跟蹤隨訪等傳統醫療服務形式,還專門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遠程醫療服務系統——智能疼痛醫生。丁罡說,這款APP利用國際通用的卡氏評分表和生活質量評估量表評估病人生存質量,采用國際公認的數字評分法評估患者疼痛狀態,將患者疼痛相關指標實時上傳至服務器,便于主診醫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時更新醫囑。
“相比其他市場上的慢性疾病管理系統,這款APP有兩個特點,一是國內第一例,二是不對醫院外患者開放,完全是一個閉環服務,實現患者的全程管理。”丁罡說。他總結道,疼痛智能管理系統能對癌痛患者疼痛可進行隨訪、評估、用藥、監測等全程實時管理;疼痛智能管理系統對提高癌痛患者晚期生活質量有一定的作用。展望未來,他認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1)開發諸如語音、視頻等新技術,營造更便捷的溝通方式;2)擴大腫瘤患者服務內容,如抑郁、焦慮、疲勞等;3)為藥物臨床試驗提供參考評價工具;4)收集、分析和整體大數據,為癌痛的流調提供依據。
“在上海地區構建集預防、診斷、治療、護理、隨訪和康復為一體的區域性腫瘤防治體系,提高區域腫瘤防治水平,實現上海居民的健康夢。”丁罡最后這樣總結以移動醫療為模式的新型腫瘤防治體系的使命和任務。
吳生平:打造移動互聯網醫院,讓醫療服務行云流水
金蝶集團商業價值研究院副院長、金蝶醫療創新研究院院長吳生平作了題為《移動互聯網醫院 讓醫療服務行云流水》的演講。他提出了醫療“全面移動化”的設想,指出,金蝶醫療借助金蝶集團領先的企業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探索并推出了全面移動化醫院解決方案。全面移動化醫院就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為目標,打通院內與院外,實現患者的移動化、醫護人員的移動化、業務管理的移動化以及院長決策的移動化。其中,患者的移動化,就是讓患者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享受智能導醫、預約掛號、檢驗與檢查報告獲取、費用支付、費用明細查看、就醫滿意度反饋等服務,縮短患者排隊等待的時間,增強患者獲取服務的便利性,促進信息透明,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醫患關系。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